全应科技助力科技降碳,携浙江企业共创绿色未来

9月21日,由上海全应科技主办在浙江海宁举办了浙江海宁市举办“智燃热电 共筑未来 全国媒体采风会,并实地探访海宁大都市热电,感受热电智能化转型升级。


活动现场将邀请浙江省知名媒体与公司CMO(首席营销官)互动,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双碳战略(碳达峰碳中和)落地。




创新尝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的能源供应以化石能源为主,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省工业领域消耗0.99亿吨标煤,2019年1.42亿吨标煤,年均增长4.1%。其中“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1%,“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8%。


从碳排放总量方面的数据来看,浙江省工业领域碳排放总量从2010年的2.44亿吨上升到 2019年的2.79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1%,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0.7%。


专家表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浙江省工业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碳达峰背景下,碳排放将会达到峰值,但工业能源消耗仍会保持持续增长。全省的双碳任务依然道阻且长。



2022年初,浙江省公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双碳系统性变革落地见效。浙江省内工业企业特别是涉及高能耗行业的企业对比表示认可,并已展开积极行动。


2020年12月,海宁大都市热电对热电生产进行端到端生产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热电生产能效,降低碳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之前的数据相比,2021年热电厂的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后一年至少可节约原煤5000多吨,企业综合能效提升2.34%,预计每年可以节省燃煤成本上千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万吨。”海宁大都市热电厂总经理张荣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2021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督司司长王青云在海宁调研时,对海宁大都市热电搭建全应热电云平台表示高度肯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官网发文表示,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海宁热电企业结合行业发展实际,不断尝试运用最新科技提升煤炭使用效率。




科技赋能,助力行业智能化升级


为海宁大都市热电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是一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全应科技,作为积极落实低碳发展的企业中的一员,全应科技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来提升煤炭能源在传统高能耗产业的利用率,减少碳排,提出——“2-5%能效的提升”。


全应科技认为,技术创新始终是产业发展的钥匙。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在新能源尚未稳定入局的前提下,控煤减碳成为关键。着眼于传统高能耗产业对提质增效和节能降碳的需求,全应科技持续研发适合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由全应科技自主研发的全应热电云系统,以热电机理为基础,以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采集历史数据、深度自我学习和训练,实时采集生产全过程的数据,根据外界负荷变化的提前预测和各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不同效率,对机组进行动态更优生产控制的提示和预警,实现总体运行效率的提升。


全应科技的这套智能化解决方案在浙江区域的高能耗行业引发热议,继海宁大都市热电之后,更多的标杆企业如安吉临港热电、金华宁能热电、榭北热电、宁波杭州湾众茂热电等先后选择与全应科技达成合作,借力先进技术,落实坚持优化煤炭利用方式、完善和创新超低排放技术的要求,为浙江的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确保双碳变革在浙江的落地。




扎实推进,共建绿色可持续未来


我国是最大的热电生产和消费国,全应科技CEO夏建涛在多个场合表示,“热电产业整体来看,依然是较为粗放式的运营,热电产业整个机组庞大且复杂,链条较长,热电产业作为煤炭使用大户,煤炭用量基础庞大。”数据显示,燃煤热电占我国热电能源消费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2%。


在双碳背景下,节煤提效对热电产业优化尤为重要。全应热电云赋能热电行业,截至目前,已经为全国13个省市的热电企业运行智能化云服务,助力企业清洁高效生产。


对于双碳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术在能源产业的应用和价值,业界专家给予了高度认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在当前积极有序推进碳中和进程的大背景下,对于产业界最稳妥的方案就是节能减排,从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升。从技术角度上进行设备改造、节能改进,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效是2030年前主要的方向。


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传统高能耗产业并非一蹴而就,实现双碳目标亦需稳步扎实推进。目前,全应科技正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产品,携手更多的企业,推动高碳排产业的低碳转型,共同驱动一个绿色、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