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发布全新扭亏计划:将削减100万辆产能 发力“门到门”自动驾驶

在2025年2月13日宣布终止与本田的合并谈判后,日产汽车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外披露了公司正在采取的一系列扭亏举措,以更快地走出困境以及更灵活地适应市场环境。

7b0fd3740ce60536c788f73b9c4408d0_1739612436960172.jpg

在最新版本的扭亏计划中,日产汽车仍然聚焦“节流”“开源”两个维度着力。在“节流”方面,日产汽车计划在2026财年降本约4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1亿元),其中包括削减固定成本超3000亿日元、减少可变成本约1000亿日元。而在“开源”方面,日产汽车计划通过推出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加大对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的布局,加快普及“门到门”自动驾驶等举措,去推动营收增长。

“日产汽车全力实施扭转亏损举措,旨在削减约4000亿日元的成本。我们致力于打造更高效的成本结构,同时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推动营收增长。”日产汽车总裁兼CEO内田诚(Makoto Uchida)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日产汽车将以效率和增长为中心,目标坚定而有节奏地去实施扭转亏损的举措。

虽然与本田的合并谈判最终走向了破裂,但日产汽车方面透露将积极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内田诚此前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至技术、产品组合和软件服务领域,与各个不同领域领先公司开展合作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满足消费者对车辆日益多元的需求,显然单纯依靠整车厂商不能够满足其中一些服务需求,因此需要扩展合作领域。”

推出全新成本削减计划

2025年2月13日,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谈判因控制权分歧而宣告正式破裂。这意味着,日产汽车失去了通过规模效应快速改善财务状况的机会,这为其走出困境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经历管理层动荡以及市场策略失误后,这几年日产汽车的处境并不乐观。2025年2月13日,日产方面宣布下调2024财年全年展望,预计2024财年净营收将降至12.5万亿日元,营业利润缩水至1200亿日元(之前预测的数字为1500亿日元)。日产方面预计,2024财年将录得800亿日元净亏损,而在2024年7月日产方面预计其2024财年净利润能够达到3000亿日元。

对于日产汽车而言,当务之急是挽救持续下滑的业绩。2025年2月13日,日产汽车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全新的扭亏计划,旨在通过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到2026财年实现营业利润率稳定在4%的经营目标。

在削减成本方面,日产汽车计划在2026财年之前削减约4000亿日元成本。其中,超过3000亿日元来自固定成本的削减,包括减少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约2000亿日元,重组制造工厂节省约1000亿日元,以及提升研发效率节省约300亿日元。

具体来看,日产汽车拟通过高效运营、削减招聘岗位以及加速自愿离职计划,在全球削减2500名员工。

与此同时,日产汽车还将通过整合生产线、调整轮班模式等来实现约1000亿日元的成本削减,自2025财年第一季度起这些举措将在以下3家工厂开始实施:美国的Smyrna和Canton工厂以及泰国工厂。此举将使整车和动力总成工厂的员工数量在2025财年减少5300人,在2026财年减少1200人,总计减少6500人。这些生产成本的节约将用于新工程技术开发和提升运营效率。

此外,日产汽车计划到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削减20%。其中,包括已在中国实施的从150万辆减至100万辆的减产举措。同时日产汽车正在采取措施将中国以外工厂的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300万辆,并将工厂利用率从2024财年的70%提高至2026财年的85%。总的来看,包括中国工厂在内,日产汽车的目标是到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从目前的500万辆削减至400万辆。

中国车企研发效率高,许多车企两年时间内就可以开发出一款全新车型,这对跨国车企形成较大压力。日产汽车计划弥补这一短板。未来,日产汽车将致力于提高研发效率,采取“家族式车型研发”理念,这将使其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并降低研发成本,从而节省约200亿日元。

另外,1000亿日元成本削减来自于变动成本。日产汽车计划降低设计相关成本约600亿日元,从简化设计(优化车型产品性能与布局)开始,涵盖其六大全球主要产品。在降低制造运营成本方面,其将采取多项举措,使零件复杂度降低最高70%,改进生产计划以提升供应链效率并降低仓储成本,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售后零件仓储成本。

打出“组合拳”重塑“肉身”

在成本削减之外,日产汽车也将推动多项计划去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

根据新的扭亏计划,未来日产汽车将通过丰富产品线、补足智能化短板等举措去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营收增长。

据悉,日产汽车将在2025财年和2026财年推出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与此同时,其还将扩大旗下零排放电动汽车阵容,推出新款日产聆风(LEAF)、全新紧凑型电动车型以及1款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新能源汽车。

日产汽车方面称,第三代e-POWER车型是助力公司实现可持续盈利的重要驱动力。第三代产品实现了大幅改进,与第一代车型相比,燃油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代e-POWER车型高速行驶时的燃油效率较第二代产品提升了15%。

日产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竞争力有待加强。日产汽车方面称,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还将取决于技术创新,其研发重点将更多地放到智能汽车上。日产汽车拟于2026财年推出的车型将搭载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功能。未来几年,日产汽车的目标是普及“门到门”自动驾驶,在日本提供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计划于2027财年实现商业化。

其组织架构也将迎来调整。长期以来,日产汽车内部决策层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产品开发周期。

在新的扭亏计划中,日产汽车方面称,为加快决策速度,日产汽车的高级管理层将采用单层、不设立执行官的架构,高层管理职位将减少20%,并为下一代高管创造更好的晋升机会。

日产汽车还将简化组织层级,扩大管控跨度,以提高决策效率。未来,在新的全球统一体系下,职务和管理职位将根据业务目标进行评估和重新分类。通过在全球和区域职能之间确立明确的角色和职责,日产汽车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更精益的全球总部,集中上游职能并分散下游职能,赋能各区域市场以提升运营效率。

眼下,对于日产汽车而言,要依靠自身走出困境,走出一条独立转型之路,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小。

虽然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破裂,但是日产汽车方面透露,其将加快推进与联盟伙伴以及本田汽车等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项目,并将积极探索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寻求能够大幅提升日产汽车企业价值的合作机会。

内田诚在新闻发布会上亦称:“公司仅靠自身的重组努力很难生存下去,我们将积极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努力提升企业价值。”

目前仍然在日产以及公众视野中的潜在合作伙伴是中国台湾企业鸿海精密。鸿海精密董事长刘扬伟在2025年2月12日称,公司已与日产大股东法国雷诺汽车进行洽谈,也在探讨收购日产汽车股份的问题,不过他强调:“(探讨的)目的是合作,而非收购。”

通过一系列扭亏举措,日产汽车未来将走出一条怎样的发展曲线,目前尚难以判断。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日产的扭亏计划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其成功实施面临多重挑战。眼下,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需要大量投入。在主要市场销量下滑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日产汽车如何在削减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竞争力,将是其能否成功扭亏的关键。






最近更新

热点聚焦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