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千亿市场 钠电池技术持续突破


5b15d79679dea05cab3c306b024f16f4_20250429f0e377261e7f4524aed8e448d5d3b817_20250429efe28c78355d4a7cb54df65a7970c7b1.png

     “针刺+电钻”不燃不爆,宁德时代宣布全新钠离子电池“钠新”年底量产;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发布;比亚迪的低成本长寿命钠离子电池实现了200Ah的电芯容量、10000+的循环性能……近日,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业界认为,钠资源全球储量丰富,可有效应对锂资源短缺的风险。随着技术突破、成本控制、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不断发力,钠电池有望在储能、商用车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未来3至5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化出货阶段,出货量有望超过百GWh,市场规模将达千亿。

  钠电池技术突破 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近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名为“钠新”的钠离子电池,并推出第一款产品——宁德时代纳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计划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据介绍,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175Wh/kg,可实现零下40℃至零上70℃的全温域适配。在多面挤压、针刺贯穿、电钻穿透和电池锯断等实验中,该电池做到了“不起火、不爆炸”。

  钠离子电池采用钠盐作为电极材料,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钠资源储量丰富、原材料价格低廉且工作温域宽等优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海钠董事长胡勇胜表示:“钠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起始温度可达200℃,且自加热速率更低,显著降低了热失控风险。钠离子电池在针刺、短路、过充等滥用条件下均不起火、不爆炸。此外,其低温性能优异。钠离子电池在-20℃环境下仍能保持90%以上容量,而锂电池在此温度下的容量保持率通常不足70%。”

  3月28日,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在阜阳全球首发,所用电芯能量密度突破165Wh/kg,能在20分钟至25分钟内快速完成100%充电,且快充模式下循环寿命仍能超过8000次。商用车的生产工具属性决定了其使用场景更加复杂,这一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新能源领域钠离子电池“技术+产业”的双重突破。

  早些时候,比亚迪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比亚迪的低成本长寿命钠离子电池实现了200Ah的电芯容量、10000+的循环性能,其安全性、功率性、高低温性能等均优于锂电。

  技术突破推动钠离子电池在应用场景上不断扩围。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已获得中车、金龙、江淮、一汽等主流车企的认可,部分车企已经进入联合研发阶段,部分正在进行技术对接,另有多家车企正在洽谈合作中。3月12日,领克汽车宣布领克900将搭载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实现了钠离子电池装车;雅迪于2025年1月发布多款钠离子电池电动车,推动短续航车型的替代。

  “钠电池将在储能、商用车等场景率先起量,未来3至5年,钠电池市场将达到千亿规模。”胡勇胜表示。

  产业链加速布局 巨头纷纷入局

  业内人士认为,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和电动车领域的应用加快落地,对电池的产量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在政策推动下,未来3至5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化出货阶段,出货量有望超过百GWh。”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唐亮表示。

  近日,不少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披露了加速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最新进展。ST易事特的汽车启动/启停钠电池产品已经上市,符合目前现行的乘用车对该类产品的使用标准,适配市场上绝大多数主流车型。

  高新技术企业同兴科技表示,公司钠电核心材料的技术优势已获得行业头部企业认可,现阶段下游合作伙伴正处于产品适配性测试与工艺优化阶段,公司正积极配合客户需求持续提升产品性能。

  新材料企业普利特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的钠离子电池产品目前已在储能、特种车辆、低速车、汽车启停电池、备用电源等多个领域获得全球头部客户的认可和应用。

  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挑战 技术突破是关键

  钠电池作为新兴的储能技术,尽管在资源丰富性、安全性、低温性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产业化进程仍面临多重挑战。业界认为,钠电池产业要想实现规模化应用,需要在技术突破、成本控制、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同步发力。

  “目前钠电池处于示范、小规模生产向市场化应用、规模化生产的过渡阶段。”唐亮表示。在唐亮看来,锂离子电池已广泛渗透到消费电子、动力、储能等各个领域,钠离子电池需要结合其特性,开拓具备应用优势的差异化应用场景。

  “钠电产业的快速增长需‘技术驱动+成本优化+政策引导’三端协同。”胡勇胜表示,从技术上说,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正从160Wh/kg向200Wh/kg突破(实验室已达220Wh/kg),预计1至2年将与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持平;从成本上来说,通过规模化生产,制造成本将大幅下降,凸显其理论成本优势;从政策引导来说,叠加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适当引导,将加速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发展进程。

  从成本上来看,钠离子电池的理论成本比锂离子电池低20%左右,相较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钠离子电池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小。“当前钠离子电池量产成本约0.5元/Wh,规模化量产后可降至0.3元/Wh,比现在成本降低30%以上。”胡勇胜称。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青松看来,未来钠电池的突破方向将集中在高熵正极、新型电解液及固态钠电池技术上,若这些方向取得进展,钠电池有望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实现对寒冷地区锂电池的部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