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再思韬李子佳:外资再保险为何不断加码中国市场?新能源车险面临哪些承保难题?
近年来,外资再保险公司正成为我国再保市场上的坚实力量。
银保监会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外资再保险公司分保费收入667亿元,市场份额达到35%,实现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3%。2021年外资再保险公司累计增加注册资本达46.2亿元。
2003年,来自德国的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成为第一家获中国保监会核发全国性综合业务执照的国际再保险公司。2017年,慕尼黑再保险专门成立了思韬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近日,慕尼黑再保险思韬咨询总经理李子佳接受界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他就外资再保险公司如何看待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计划、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为何面临承保难题等话题提出看法。
中国保险行业激烈变革
面对外资再保险在中国市场不断加码扩容,李子佳表示,中国保险市场三个特点吸引着全球再保险同行。
首先,中国保险市场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仅次于北美市场,市场规模仍在不断增长,这也为再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机会。
第二,由于再保险行业天然的国际属性,行业开放程度较高,而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外资份额相对于直保市场更高,成为外资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突破点。
第三,中国保险行业正在进行“激烈”的创新变革,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的同时又提供了机遇,再保险行业无疑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大量机会和可能性。
他表示,在可见的未来,中国保险市场渗透率将继续加深,中国再保险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将越来越充分。
李子佳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可以说,保险行业依然没有很好地去填补需求端的空缺、为行业提供核心的解决方案。慕再虽然在当年在创新实验室中诞生过很多好的思路,但也在不断审视过去在市场上扮演的角色,对业务板块和资源投入的程度。
“我们意识到,创新不是目的,而应该是一种方法,这个方法要随着市场的变化去适应不同的领域。”他表示。
新能源车险为何面临难题?
在众多保险品种中,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无疑备受公众关注。在落地近一年时间内,虽然该险种承保范围扩大,但一些消费者却发现新能源车险价格相对较贵,而保险公司也面临承保亏损、维修费用高昂等问题。
李子佳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承保难题,受到多方因素影响。
首先,在产业发展程度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周期短、成熟度低,仍然处于快速增长变动期,导致维修零部件、维修体系等方面产业成熟度无法与燃油车相比。特别是占整车成本比例最高的动力电池,行业处于快速迭代周期,电池维修技术依然是市场上一项非常稀缺的技术能力,一旦需要返厂维修,成本则会提高。
其次,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机械架构和设计方面,遵循着完全不同的逻辑。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产品供给种类更加繁多,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结构、目前的后市场维修体系,为现有的汽车维修和供应链提出了挑战。因此,在金融端,对产品的定价和相关的产品设计也会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数据。
最后,新能源车在现实使用场景中,面对的多个风险标签也与传统燃油车不同。
李子佳举例称,30万元售价的燃油车百公里加速约在10秒左右,同样售价的新能源汽车百公里加速在3到5秒内,已经达到了跑车标准。那么,新能源汽车要按照30万元的传统燃油车定价,还是百万级别跑车定价,需要从业者思考。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运行业态不同于燃油车,在运营用电成本上有相对优势,因此,商用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非常快,也造成了保险公司界定新能源车辆属于私家车还是运营车辆时,二者的风险标签有着明显不同。
“因此,我们再次反思的问题是:传统燃油车的风险标签是否还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这些不同点对保险意味着什么?”他表示。